top of page
搜尋

【高齡健康促進服務】相關研究計畫

已更新:2024年7月29日

張少熙教授近年在高齡者健康促進、體適能、運動休閒產業等專業領域,皆有深入研究並獲各項研究之補助,默默耕耘體育學術領域。


ree

取自臺師大秘書室


一、科技部研究案-高齡健康促進主題

109年度-高齡者智慧老化與社群網絡對運動健康促進影響之研究

智慧科技技術近年來已經成為輔佐高齡者族群維持健康的途徑之一,有鑒於科技日新月異、變化快速,與健康促進相關產品或計畫搭配的成效逐漸明朗,結合虛擬互動遊戲提升生理效益是現今科技時代重要的構想與策略。本研究以虛擬實境運動課程的科技應用模式,提供高齡者新穎的運動模式,希冀瞭解透過科技結合高齡者運動課程之成效

108年度-建構高齡者智慧老化居家運動互動平台之研究

透過傳統的運動課程能有效促進高齡者生理健康效益,然而智慧老化可透過科技產品方式進一步促進健康老化,目前採用線上運動互動平台提升高齡者運動的類似研究仍較為少見。本次計畫參與者於居家環境中,以個人「Facebook」臉書參與運動互動平台課程,並透過功能性體適能檢測瞭解介入後的效益。此計畫確立高齡者於居家環境中,以自主狀態下使用互動平台進行運動與健身達成生理健康促進之目的,實驗結果可提供政府及健康相關單位,發展高齡者參與智慧運動策略之參酌。

107年度-老化社會的解方-高齡者時間銀行系統之建構

隨著共享經濟的興起,時間銀行係有助於高齡社會服務層面之發展模式,有利於高齡化社會服務,拓寬服務覆蓋範圍,此概念亦是一種創新思維的作法。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瞭解時間銀行服務於高齡領域之現況,透過深度訪談、焦點團體法,進一步以德懷術建構出時間銀行發展穩健因素、未來多元的發展面向及可行性之調查工具。本研究建構出時間銀行系統五個構面: (一)時間銀行制度調查、(二)華人文化、(三)社區服務與健康、(四)政策困境、(五)成功定義,共35題。本計畫已建構時間銀行初步問卷,希冀在未來能夠提供臺灣發展時間銀行系統調查研究上之客觀參考指標。


106年度-高齡者智慧老化運動促進系統之建構與應用

本研究依據ACSM與WHO的高齡者運動原則編製之高齡者全方位運動指導手冊內容,成功開發適用於高齡者的智慧運動軟體「90活力站」專業運動課程互動平台,並於IOS與Android平台上架使用;參與者使用8週專業運動課程互動平台後,在功能性體適能成績上皆有顯著進步,且全體參與者平均一週使用時間超過150分鐘。本研究案驗證高齡者自主使用專業運動課程互動平台觀看影片可提升功能性體適能。其成果並發表於2018『打造運動城市,健康Level Up』全民運動與健康研討會。

104年度-高齡者專業運動課程與指導人力之研究(II)

本研究參考芬蘭Strength in Old Age方案的推動模式,並透過實際培訓課程的辦理,藉以瞭解其具體運作上的優勢與待改進之處,並藉此建立適用於我國社區推動與運用方式,培育運動指導、團體帶領等專業能力之人力資源。本團隊與協作單位合作下,已從臺北市12個行政區招募共44位,對運動指導有興趣之高齡者參與本次培訓,包括學科及術科課程,共計 48小時。最後由 4位以上具高齡者運動指導經驗之教練、專家進行評估認可後,授予結訓證明;並且進一步規劃,將此人力資源充分運用至各區,協助與帶領社區高齡者運動方案之辦理。


ree

103年度-高齡者專業運動課程與指導人力之研究(I)

本研究為整合性計畫「建構高齡者運動支持系統之研究」之子計畫「高齡者專業運動課程與指導人力之研究」,其目的在於建構高齡者專業運動課程;瞭解專業運動課程實施效益。並以焦點團體法及準實驗法,進行高齡者專業運動課程之建構與驗證。


ree

103年指導學生於國外發表獲獎


二、臺北市衛生局-悠活防跌站



ree

ree

ree

108年度-臺北市推動悠活防跌整合服務方案

本團隊次承辦臺北市高齡健康促進方案後,再次受到肯定的全面提升合作案,本案具體面向包含:關注衰弱族群與高跌倒風險族群的體適能全面改善,多元性運動、營養及口腔保健之模組典範,拓展至全市12個行政區,並編製防跌及口腔知能問卷,及實施至輔導醫療院所之轉介個案,具體成果如下:

臺北市社區高齡者防跌檢測、服務流程及口腔保健教育訓練暨輔導會議 幫助十二區健康中心同仁(含社區醫師、護理人員及志工),在實務工作現場中能快速地使用SOF問卷、小腿指圍檢測及高齡防跌問卷等工具,辨別、評估具有衰弱前期與高跌倒風險的長者,透過輔導醫療院所轉介個案至相關單位,進行高齡者防跌教育與預防。亦說明口腔保健之重要性,包含:口腔清潔與口腔機能促進,讓第一線醫療院所或護理同仁,瞭解口腔保健之概念與內涵,並推廣與落實在長者的生活中。

悠活防跌班多元課程 辦理臺北市12區悠活防跌站,指導衰弱與高跌倒風險高齡者有關運動、口腔保健與營養之課程,並透過實作課程與回家作業的結合,讓長者能夠將課程所學,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本案悠活防跌站參與,共計有3,298人次。

編制防跌及口腔知能問卷 透過此防跌及口腔知能問卷進行編擬與預試,問卷內容共10題,包含高齡者運動、口腔知能保健等主題,本問卷協助高齡者建立日常生活的防跌、抗衰弱等衛教知識,以幫助高齡者全方面的預防跌倒、抵抗衰弱。

輔導醫療院所之轉介個案 依照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所規劃之轉介流程,為有意願的社區長者,轉介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轄下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或悠活防跌班,並讓具衰弱前期或高跌倒風險的長者及其親屬,能夠透過師大團隊所編製之運動、口腔保健、營養等衛教宣傳單張,更加瞭解相關資源之諮詢方式,達到幫助長者延緩老化甚至降低跌倒風險的效果。


107年度-臺北市推動悠活防跌整合性服務方案

此案關注衰弱族群與高跌倒風險族群的體適能全面改善,多元性運動、營養及口腔保健之模組典範,拓展至全市12個行政區,並編製醫療人員防跌教材手冊(醫事人員版)與高齡防跌手冊(民眾版),以及持續第五年實施的全臺北市高齡者健康調查 (國內僅見的逐年高齡者健康縱貫性調查研究),本案成果獲衛生局肯定,並於2018年12月19日辦理成果記者發表會。 想看更多計畫相關成果 請點我


以下為悠活防跌整合性服務方案實施成果,分述如下:


臺北市社區高齡者防跌檢測及服務流程教育訓練

讓社區醫師、護理人員及志工能實際瞭解,長者簡易篩檢評估及實際操作訓練,並依據臺北市衛生局所編製之SOF量表,及運用106年臺北市悠活防跌站整合性服務方案所編製之高齡者防跌問卷,從社區中找尋需協助介入之個案。 悠活防跌站多元課程

辦理臺北市12區悠活防跌站,指導衰弱與高跌倒風險高齡者有關運動、口腔保健與營養之課程,並透過實作的課程與回家作業的結合,讓長者能夠將課程所學,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本案悠活防跌站參與人次,共計有2,792人次參與其中。 編製醫療人員防跌教材操作手冊及使用說明會

說明高齡者跌倒之相關衛教知識,如:跌倒危險因子、預防跌倒之環境評估等,希冀此手冊能提供給醫事人員使用,並向醫事人員說明如何操作本手冊,讓醫事人員能及早於工作環境中,發現跌倒高危險之個案,並協助其轉介或治療。 編製高齡防跌手冊

手冊內容涵蓋三大面向「運動」、「口腔保健」、「營養」,以建立高齡者防跌及抗衰弱之衛教知識,讓高齡者能實際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希冀達到高齡者預防跌倒、延緩衰弱之目標。 臺北市高齡者健康需求大調查

完成調查流程與方法規劃、調查問卷大綱之編製與審定;電話訪談調查於2018年10月12日完成調查,並取得1,069筆之有效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高達18.7%的臺北市高齡者曾有跌倒的經驗,且其中約四成高齡者曾跌倒過兩次以上,代表預防跌倒之議題需更加重視與防範,以達到有效預防跌倒意外之發生。

106年度-臺北市推動悠活防跌整合性服務方案

該案關注衰弱族群的體適能全面改善、多元性運動模組之典範從3區拓展至全市12個行政區、悠活模組教材的數位整合、前瞻開發社區防跌快速檢測工具以及持續第四年實施的全臺北市高齡者健康調查 (國內僅見的逐年高齡者健康縱貫性調查研究),以下為悠活防跌整合性服務方案實施成果,分述如下: 長者簡易健康評估表說明會及服務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告之「長者簡易健康評估表」,針對社區醫師、護理人員及志工,辦理之長者簡易篩檢評估訓練及實際操作。 發展臺北市社區高齡者防跌問卷及檢測工具

針對臺北市65歲以上長者,參酌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研究文獻或衛生福利部等單位所製訂,可用於社區現場操作並測量跌倒風險之問卷及檢測方式。 防跌前趨站、悠活防跌站多元課程

辦理臺北市12區悠活防跌站,指導衰弱與高跌倒風險高齡者有關運動、口腔保健與營養之課程,悠活防跌站,共計有2,725人次參與其中;另亦於臺北市南港、文山、松山、萬華、士林、信義等運動中心與大安區錦安里,辦理防跌前趨站,進行高齡者防跌、抗衰弱之宣導與運動實作,參與人數計有200人。 多元化數位教材

自主運動健康操影片、預防跌倒暨抗衰弱電子書、高齡者健康生活摺頁:完成高齡者運動,動作規劃與影片拍攝、另製作高齡者運動、口腔保健、營養之電子書與摺頁製作。 臺北市高齡者跌倒風險及健康調查

完成調查流程與方法規劃、調查問卷大綱之編製與審定;電話訪談調查於2017年11月20日完成調查,並取得1,088筆之有效問卷。

104年度-臺北市推動長青悠活站-健康促進與輔導方案

本案為104年臺北市推動長青悠活站-健康促進與輔導方案,涵蓋範圍為104年6月25日至104年11月30日之辦理成果,共包含4個履約目標,分別為「長青悠活站多元課程 (悠活資源館) 」、「同儕指導員培訓研習課程」、「高齡者運動健康操影片」及「高齡者健康行為需求調查成果報告」。成果如下: 1. 長青悠活站多元課程 (悠活資源館):完成全數多元運動課程,共計辦理14場活動,執行率為116%;參與人次達329人次,執行率為274%,人數超過履約條件120人次,皆已達成目標。於花博園區實施課程期間,達到透過實際活動、走出戶外宣傳高齡者運動健康促進之目標,並拍攝「老而彌堅」紀錄短片一支,迄今仍廣為網路傳播宣導本案概念中。 2. 同儕指導員培訓研習課程:本培訓課程辦理培訓研習及實習課程各1期,人數超過履約條件24人,執行率100%。參與並完成培訓指導員研習人數為44人,執行率170.8%;實習並經考核獲推薦由衛生局,授予同儕指導員人數為26人;已編撰同儕指導員培訓研習手冊1本,執行率100 %。 3. 高齡者運動健康操影片:完成動作規劃與毛片拍攝;已取得使用非原創音樂及書面等內容之授權證明文件,並於完成100片光碟 (含外殼封面) 之壓製。影片目前亦應用於多項高齡者運動方案之實施過程(如大安區錦安里高齡運動方案)。 4. 高齡者健康行為需求調查成果報告:完成調查流程與方法規劃、調查問卷大綱之編製與審定;電話訪談調查完成調查並取得1,068筆之有效問卷,持續驗證臺北市高齡者雖有充分運動時間,但在運動種類、運動強度上,皆仍有改進空間之趨勢。 本案為國內首次循芬蘭活躍老化政策模式,辦理同儕指導員培訓且實際運作者;同案亦實施高齡者健康行為需求調查,並延續去年之發現,奠定臺北市長者健康縱貫性研究之基礎。 本案為104年臺北市推動長青悠活站-健康促進與輔導方案,涵蓋範圍為104年6月25日至104年11月30日之辦理成果,共包含4個履約目標,分別為「長青悠活站多元課程 (悠活資源館) 」、「同儕指導員培訓研習課程」、「高齡者運動健康操影片」及「高齡者健康行為需求調查成果報告」。成果如下: 1. 長青悠活站多元課程 (悠活資源館):完成全數多元運動課程,共計辦理14場活動,執行率為116%;參與人次達329人次,執行率為274%,人數超過履約條件120人次,皆已達成目標。於花博園區實施課程期間,達到透過實際活動、走出戶外宣傳高齡者運動健康促進之目標,並拍攝「老而彌堅」紀錄短片一支,迄今仍廣為網路傳播宣導本案概念中。 2. 同儕指導員培訓研習課程:本培訓課程辦理培訓研習及實習課程各1期,人數超過履約條件24人,執行率100%。參與並完成培訓指導員研習人數為44人,執行率170.8%;實習並經考核獲推薦由衛生局,授予同儕指導員人數為26人;已編撰同儕指導員培訓研習手冊1本,執行率100 %。 3. 高齡者運動健康操影片:完成動作規劃與毛片拍攝;已取得使用非原創音樂及書面等內容之授權證明文件,並於完成100片光碟 (含外殼封面) 之壓製。影片目前亦應用於多項高齡者運動方案之實施過程(如大安區錦安里高齡運動方案)。 4. 高齡者健康行為需求調查成果報告:完成調查流程與方法規劃、調查問卷大綱之編製與審定;電話訪談調查完成調查並取得1,068筆之有效問卷,持續驗證臺北市高齡者雖有充分運動時間,但在運動種類、運動強度上,皆仍有改進空間之趨勢。 本案為國內首次循芬蘭活躍老化政策模式,辦理同儕指導員培訓且實際運作者;同案亦實施高齡者健康行為需求調查,並延續去年之發現,奠定臺北市長者健康縱貫性研究之基礎。

103年度-臺北市推動社區悠活站健康促進與輔導方案

本計畫案之執行過程於第一階段時,擬出社區悠活站辦理課程大綱及執行方式後,於第二階段結合運動、心理及口腔三大領域專家,進行審查與編排課程內容,爾後透過各行政區的社區悠活站承辦人及課程講師,共同討論社區悠活站之實施與辦理方式,接著進行師資培訓。最後,本案於第三階段進行臺北市高齡者健康需求調查,並開始辦理十二行政區悠活站之輔導訪視以及示範點,並於年終時辦理成果發表。 本計畫期末成果已達全臺北市高齡者健康需求調查,總計調查樣本數為1,068人;12行政區社區悠活站輔導與諮詢工作,計30站,共有25,140人次高齡者參與。執行辦理大安區、大同區及萬華區之示範點,總計3場成果發表,高齡參與者共84人;記者會1場及網路平面媒體露出共7則。其主要成果如下: 1. 高齡者健康需求調查:發現受訪的臺北市高齡者中,有80% 的人表示平常有休閒運動,但其中有91.3%的受訪者以「走路」為休閒運動,強度偏低;而有49.1% 的受訪者自覺身心健康生活品質方面良好;口腔衛生習慣部分,僅38.7%的受訪者有「進食後刷牙或清潔假牙」、31.7%的受訪者有使用牙線、牙間刷或漱口水清潔口腔、33.2%的受訪者有定期看牙醫檢查口腔,可見高齡者口腔衛生教育及口腔衛生習慣,仍有待加強。 2. 社區悠活站訪視情形:在課程規劃方面,多數承辦人皆反應規劃時間匆促,在課程安排、講師安排及場地租借方面皆有阻礙;在課程辦理方面,遵循衛生局之規定,各站運動、心理、口腔皆有一定比例;講師學經歷皆符合課程需求,多數具有社區高齡者指導經驗及相關證照;多數站別有志工協助,人數雖不一致,但志工能協助承辦人處理庶務性工作 (簽到、量血壓、搬桌椅等),減輕承辦人的工作負擔,也能維護現場安全與秩序。各悠活站之報名人數在30-35人,多數站別的學員出席情況踴躍,少數站別有出現上課人數減半之情形。 3. 社區悠活站示範點之課程實施結果發現,全體高齡者的7項體適能指標(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握力、下肢柔軟度、心肺耐力、敏捷性、平衡感)都獲得顯著的提升;心理憂鬱測量結果顯示,課程介入並無主要效果,但卻對於初始心理憂鬱程度不同的高齡參與者產生調節效果;口腔衛生課程介入能有效的增加高齡者使用含氟牙膏,及提升口腔保健知識,並且有效減少牙菌斑比例。 4. 社區悠活站示範點之年終成果:使社區高齡者有效展現出運動能力與信心,拉近高齡參與者彼此之間的情感,並增進口腔保健的認知。同時透過悠活宣言延續悠活精神,促進高齡者持續參與之意願。本成果亦透過媒體露出,推展悠活課程發展理念,並廣邀社區里長共同分享課程成果,促進高齡者與社區之間的融合。

三、教育部補助社會大學責任實踐計畫


ree

截自中央通訊社


三年計畫的總服務成果


· 109年度-高齡者長健全方位系統升級計畫–營造永續高齡友善社區

· 107、108年度-高齡者長健全方位系統–營造高齡友善社區


當前政府積極倡議社區高齡者的活動據點擴展,卻苦於相關人才、教育資源及課程教材不足,導致多數據點相關高齡活動無法順利推動。本團隊有幸獲得教育部補助執行高齡運動全方位促進方案、活躍老化加值營養共餐升級方案、高齡者心理健康駐點服務方案、高齡者心理健康服務志工方案、全方位高齡夢想市集方案、高齡服務學習及志工方案等八大方案計畫為主軸,深耕於服務據點進行高齡服務推動。

三年來,擾動社區高齡者21,300人次以上,且學校師生投入近2,500人次,由師長帶動學生服務高齡者的實作機會。此外,更辦理全國首創之「高齡夢想市集」,提供身心健康之促進活動,並吸引超過3,000位高齡長者參與。


ree


四、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ree

104年頂大計畫-運動科技與創新

本案運動與科技創新計劃執行時間為104年1月1日至104年12月31日,研究者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相子元教授共同擔任計畫主持人,在高齡者方面使用運動手環(三軸加速度機),對高齡者進行長時間久坐行為的測量及活動情形。

103 年度「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運動科技創新,子計畫:亞健康高齡者知覺環境因素與減少久坐行為策略之研究

身體活動量包含所有造成身體能量消耗的行為,而維持日常身體活動量的習慣,必須從小養成。當前臺灣對於身體活動量的研究,雖多有學者進行不同年齡層之紀錄,但項目以橫斷面的型態指標為主,例如:柔軟度、心肺耐力等;如此做法實在無法有效探索族群真正的生活型態。然而,即便亦有學者以問卷或是計步器等方式,進行全日追蹤紀錄,但也會因為器材限制,不僅無法確切瞭解族群「同日不同時間」之活動型態差異,甚至也可能因為問卷回答的記憶偏差,而造成身體活動量的高估或低估。 因此,本計畫藉由當前隨身電子感測裝置發展蓬勃之利,發展可記錄全日不同時段之身體活動量,也同時透過此身體活動量測,準確觀察年長者身體活動量,確實剖析其身體活動量之變化與差異;以深入瞭解臺灣年長族群之身體活動量及坐式生活型態,藉由資料剖析並改善待精進之處,以建立運動促進健康之最終目的。在取得高齡者身體活動量、坐式生活之問卷及感測器資料,進行分析及期刊撰寫,同時獲得104年度「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持續支持本計畫進行研究,本研究價值及成果如下: 1.身體活動量:透過隨身電子感測裝置瞭解65歲以上年長族群生活動態活動的特性,配合簡明易懂的儀器顯示回饋,監控並掌握維持每日之身體活動量,最終達到維持身體適能以及降低老化造成之可能危險因子。 2.身體活動量測器:以電子感測器搭配網路平台,進行65歲以上年長族群之身體活動提升與推廣,提供包含軟硬體設計經驗,以及實際運作後之體適能提升成效。

103年頂尖大學計畫-運動表現與健康

本案運動表現與健康計畫於103年1月1日至103年12月31日間執行,與相子元教授共同合作擔任計畫主持人,協助瞭解與開發身體活動量測量之準確性;本計畫重點在於確認身體活動量與其他生理及力學參數之間的相關性。而在高齡者研究方面、調查居住環境與健康風險等發表多篇高齡者健康促進相關文章。


五、2016「新北動健康,健康東昇站」計畫


本團隊獲得新北市政府邀請,前往新北市樹林區東昇里設站,新北市樹林區東昇里以銀髮樂活、促進高齡者健康服務爲宗旨,提供新北市民更好的老年生活環境,特別辦理「新北動健康,健康東昇站」,以提升高齡者的身心健康與社會參與,成果如下:

1.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自2016年10月12日至11月20日推動「新北動健康,健康東昇站」計畫,以「有益高齡者達到活躍老化」為主要目標。

2. 此次參與課程學員約共40位,年齡介於65~89歲間,平均年齡70歲,其中最年長為87歲。計畫共進行6週,每週2次課程,共12次,共計20位高齡者完成前後功能性體適能測驗,經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後 (α<.05),發現學員在30秒坐姿起立 (下肢肌力)、兩分鐘踏步 (心肺功能)、單腳站立 (開眼立足平衡)、8 英尺繞行 (動態平衡與敏捷性) 皆獲得顯著進步,顯示經由專業課程計畫,可改善高齡者健康狀態。

3. 衛生營養方面增加衛教知識及口腔營養課程,多數高齡者在參與課程後表示,非常滿意本次社區公衛課程的安排,且發現個人對健康衛生的概念有明顯之改善。

4. 由於此站高齡者於上肢、下肢柔軟度、肌力、靜態平衡之能力上較弱,未來若有機會,需從上述面向設計課程,以達到高齡者全方位提升身體適能之目標。

本案成果受到多方肯定,除媒體報導外,結案後本團隊講師持續受邀至新北市板橋區、中和區,協助辦理多元運動訓練方案,拓展高齡健康促進實踐範圍。















 
 
 

留言


© 2023 by Katherine H. Gilbert PhD.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